這家企業如何用科技讓中藥“說話”?
2025-03-25 16:56 南方財富網
“中醫藥的傳承創新,必須走標準化發展之路,讓每一株藥材都有章可循;必須用現代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讓千年本草煥發新生機。”
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在2025年兩會期間的這番論述,恰與振東中藥材22年的實踐探索形成深刻共鳴。作為國家中藥產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示范標桿企業,振東中藥材以標準筑基、以科研破局,走出了一條從田間到口頭的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之路。

標準先行,構建中藥材品質新范式
振東中藥材深諳“得標準者得天下”的產業規律,將標準化建設貫穿產業鏈始終。在種質源頭,聯合20余家科研機構建立“北藥”種質資源庫,聚焦柴胡、黃芩、黨參、遠志等8大核心品種,系統開展良種繁育、優種選育、生態適應性等研究,建成2萬畝標準化良種繁育基地。在生產環節,創新打造“政府引導+企業技術服務和投資+合作組織管理+農戶操作”四維聯動模式,至今已在全國16省建成標準化種植基地149.93萬畝。在質量管控方面,依托CNAS認證的國家級質檢中心,建立起涵蓋有效成分、重金屬殘留、基因溯源的三重質控體系,檢測能力覆蓋《中國藥典》全項標準,為行業樹立質量標桿。

科技賦能,激活傳統產業創新動能
振東中藥材將科技創新視為破局關鍵,構建起“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在種業創新領域,與院士專家團隊聯合攻關,成功選育出“振苦”“振芪”“振黨”等系列優質種源;在種植研究層面,解決道地藥材形成的遺傳及生態機制,明確藥材提質增效的養分調控途徑,集成生態種植技術體系;在加工工藝上,自主研發的連翹殺青烘干一體機突破傳統加工瓶頸,使連翹苷保留率提升至98.5%。累計取得專利11項,承擔科研專項84項,主導制定中藥材標準17項,發布學術文章70余篇。

數字筑基,打造全程可溯產業閉環
面對中藥材流通環節的質量痛點,振東中藥材率先構建“區塊鏈+物聯網”追溯體系。通過田間傳感器實時采集種植數據,加工環節視覺檢測系統自動識別雜質,倉儲物流采用智能溫控與定位,最終形成“一物一碼”的數字身份。這套系統不僅實現從種苗到成品的360°質量追溯,更使藥材流通效率大幅提升,服務范圍覆蓋全國400余城市,更是跨出國門成為22個國家進口中藥材的首選供應商。

產研融合,構建鄉村振興新生態
在標準化體系建設中,振東中藥材創新打造的“造血式幫扶”模式。通過486個專業合作社,將標準化種植技術分解為可操作的“技術包”,帶動超30萬農戶增收致富。其獨創的“訂單為核心+預付款保障”運作機制,既穩定了藥材供應質量,又破解了農戶資金難題,該模式入選“國家十大扶貧案例”,成為中藥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典范。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振東中藥材正以“標準+科技”雙輪驅動,持續完善從種子到成品的產業生態。正如耿福能代表所言:“當每株藥材都帶著標準基因,當每個環節都閃耀科技光芒,中醫藥的守正創新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振東中藥材人用22年的堅守證明,唯有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才能讓道地藥材真正成為富民強國的金色名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