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開放式基金浮動費率機制引入 借年化收益結算 巧借年化收益突破障礙
自2013年中期國內首只浮動費率制基金面世以來,能夠突破“旱澇保收”模式的浮動費率機制依然是基金公司產品創新的重點,封閉式股基也在此后引入了浮動費率機制。但對于開放式股基而言,由于持有人申購、贖回自由,如何引入浮動費率制始終存在著較大的清算障礙。近期發行的安信價值精選股票基金則巧妙地通過客戶投資年化收益作為管理費浮動標準,成功地為開放式股基引入浮動費率機制。業內人士表示,浮動費率制基金未來應當大規模擴軍,這樣有助于改變過去公募基金備受詬病的“旱澇保收”管理費收取模式。
巧借年化收益突破障礙
2013年年初,就有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希望在新基金產品中引入浮動費率機制,改變“旱澇保收”格局。但該總經理也強調,浮動費率制要引入開放式股票型基金較為困難。不過,在近期安信基金推出的新產品中,則巧妙地突破清算障礙,在開放式股基中引入浮動費率機制
據了解,正在發行的安信價值精選股票基金引入浮動費率制度,突破過去浮動費率產品需要進行封閉管理的局限,將客戶投資基金的最終年化收益率作為管理費浮動的參照標準,使得管理費與客戶最終收益掛鉤。該基金創造性地將管理費分為固定管理費和浮動管理費兩部分,固定管理費率僅為1%/年,遠低于1.5%的行業普遍水平。浮動管理費在0-1%/年之間浮動,投資者的實際收益不達到年化7%的時候不收取。
更重要的是,該基金的浮動管理費只有在基金份額持有人贖回/轉出基金份額時即投資收益落袋為安之后才收取,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基金公司都必須保證在客戶實實在在地賺到一定的年化收益之后才能提取浮動管理費。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機制有助于激發基金經理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調配公司資源,實現管理人與持有人利益的協同和最大化。
浮動費率基金待擴軍
事實上,為了突破公募基金行業多年來受到質疑的旱澇保收格局,浮動管理費設計的基金在去年才正式破題。2013年5月30日,業內首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富國目標收益一年基金開始發行,首募規模達35.5億元。隨后,諾安、中歐、方正、融通等浮動費率基金先后面世。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浮動費率基金主要有階梯費率和支點式對稱浮動費率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階梯費率模式,以富國目標收益一年期純債基金為代表。該產品年收益率低于4%時不收管理費,年回報在4%至5%之間收取0至0.3%的管理費,年回報在5%至7%之間收取0.3%至0.6%的管理費,年回報在7%以上最高收取0.9%的封頂管理費。另外一種是支點式對稱浮動費率模式。所謂支點式對稱浮動費率模式是指基金公司在收取一定的固定管理費用基礎上,確定適當的業績浮動標準,當其投資業績好于預定目標上限時上浮管理費,而在投資業績低于預定目標下限時必須按同等水平降低管理費。中歐成長優選回報采用了支點式對稱浮動費率模式。
一般來說,固定收益類基金適合階梯費率模式,權益類基金適合支點式對稱浮動費率模式,因為對于固定收益基金來說,采用浮動費率管理模式是賺多少問題,而權益類基金則是虧或賠的問題。而安信價值精選的浮動管理費設計更為接近支點式對稱模式,但特別強調了客戶在持有期間的實際收益,甚至客戶不贖回基金公司就無法收到浮動管理費,是基金行業內第一只管理費率與“實際投資收益”掛鉤的產品。隨著開放式股基成功引入浮動費率機制,業內人士也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的浮動費率產品擴軍,以改變公募基金行業長久以來“旱澇保收”的生態格局。
更多開放式基金浮動費率機制相關內容請關注南方財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