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軟件,其實就是簡單地用外盤手數減去內盤手數,乘以當天的成交均價就得出當天的資金凈流量,如果外盤大于內盤就是資金凈流入,反之就是資金凈流出。有的軟件可能計算公式更復雜一些,計算所采用的數據更全面一些,比如大單小單分開計算,比如用各個價位的成交手數計算后累加等等,但是其基本原理就是根據行情回報的成交情況區分外盤內盤進行計算。首先,假定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都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排除了莊家通過各種騙招虛構外盤手數和內盤手數的情況,資金凈流入或資金凈流出這樣的概念成立嗎?大家都知道,有買有賣才能成交,對于賣家來說是資金流出了,那么買家要想得到這些股票,他們不用出錢嗎?他們出了錢,怎么就不算流入呢?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所謂的流入流出會顯得很荒謬,看下面兩個例子:
計算實例一:假如你想以現價或高一點的價格買入一只股票,那么從你的操作動機來說,應該被劃分為主動性買盤,也就是外盤。但是當你委托以后,你報的價格已經比賣一的價格還低了,這時候正好有主動性賣單(所謂的主動性賣單)出現,那么你這筆成交就會在系統上顯示為主動性賣單的成交,也就是內盤。你冤枉啊!本來是你主動性買入,但是卻被系統統計為主動性賣出。整個反了。大家想想,這種情況是不是經常出現?那末,行情系統統計的外盤和內盤反映的所謂交易者參與態度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計算實例二:北京有一個人想7塊錢買入工行,南京有一個人同一個時候想7塊錢賣出工行,而且是同樣的股數。兩個人一個想買,一個想賣,對于工行這只股票來說,應該說是參與者的態度是平衡的。但是,交易所主機總會先接到一個人的指令,然后接到另外一個人的指令。那末,同樣一筆交易,先接到誰的指令,最后的成交統計就完全不同。先接到北京人的后接到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內盤;而先接到南京人的后接到北京人的指令,一成交,統計出來就是外盤。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某只股票一天只成交了一筆,那么統計為內盤還是外盤其實就是隨機的,也可以說,就是上帝定的。乖乖!這樣的統計可信嗎?
除了以上所舉的例子以外,莊家可以很容易地將其主動拋出的成交手數(應該是內盤)經過某種手段讓系統統計為外盤,或者相反,以蒙蔽過分依賴統計數據做出操作決定的散戶。
(南方財富網SOUTHMONEY.COM)(責任編輯:張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