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市政排水管網非開挖修復迎來大爆發
2025-04-01 10:09 互聯網
2025兩會定調:政策紅利釋放,非開挖修復站上風口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城市更新”與“雙碳目標”成為核心議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明確提出,將“推進地下管網智能化改造,加快老舊管網綠色化更新”,并首次將非開挖修復技術納入市政工程優先推薦名錄,要求2025年完成30%以上老舊管網非開挖改造目標。這一政策導向直接推動市政排水管網修復市場進入爆發期,僅重慶市2025年便計劃改造排水管網2500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能力50萬噸/天。全國人大代表王潤梅在兩會期間強調:“管網改造需結合綠色低碳技術,非開挖修復是守護城市‘生命線’的核心方案。”
住建部公布數據顯示,自2019年城市更新行動啟動以來,全國已累計更新改造地下管網約50萬公里,惠及1.2億群眾。未來三年,非開挖修復市場規模預計突破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5%。
開挖修復VS非開挖修復:技術革新驅動效率革命
傳統開挖修復需大規模地面挖掘,破壞路面、阻塞交通,且成本高昂、周期長,對居民生活和環境影響顯著。以省會城市主干道修復為例,開挖修復需封閉道路2個月,日均影響交通流量超5萬輛,揚塵污染指數上升30%。
相比之下,非開挖修復技術憑借三大優勢成為行業主流:
1.零開挖施工:僅需市政檢查井作為作業面,避免地面破壞,減少90%的土方量;
2. 高效低碳: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復技術單日修復工作量可達200米以上,工期縮短70%,能耗降低60%,且無VOCs排放;
3. 長效耐用:采用新型環氧乙烯基樹脂材料,交聯密度達95%以上,耐40%硫酸腐蝕質量損失僅2.3%,壽命長達50年,耐腐蝕性能遠超傳統材料。
以紫外光原位固化(UV-CIPP)修復技術為例,其通過拉入浸漬樹脂的軟管,紫外光照射固化形成高強度內襯,適用于管徑DN200-DN2000;新型環氧乙烯基光敏樹脂體系尤其適合化工園區(pH低至1.5)和沿海高鹽環境(氯離子濃度35,000mg/L)。
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復技術:破解修復痛點的“國之重器”
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復技術憑借智能、環保、高效三大特性,成為市政管網修復的標桿解決方案:
智能適配:結合CCTV檢測機器人精準定位腐蝕點,實現“靶向修復”,修復后管道流量損失小于5%;
綠色認證:通過GB/T 38597-2020等6項國際標準,碳排放較傳統工藝減少45%;
經濟性突出:相較于傳統開挖修復項目,平均綜合成本降低40%。
住建部《“十四五”城市管網建設規劃》明確要求,2025年前重點推廣非開挖技術,推動城市管網“智慧化、綠色化”升級。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復技術因其技術成熟度和政策適配性,已成為多地市政工程的首選方案。
開普瑞環保科技:非開挖修復領域的領軍者
作為市政排水管道非開挖修復領域的領軍企業,開普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始終秉持“技術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致力于為城市更新提供高效解決方案,成功參與全國多地重點工程,涵蓋雨污分流、老舊管網改造等領域,累計修復總里程超700公里。
根據北京智研科信咨詢有限公司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地下管網修復行業市場專項調研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2023年度中國地下管網修復總里程7413.6公里,其中開挖修復工程量為6791.0公里,非開挖修復工程量622.6公里。開普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向市場供應紫外光固化內襯軟管161.5公里,市場占有率超25.9%。
2025年兩會釋放的政策紅利疊加新型城鎮化需求,紫外光原位固化修復技術將迎來黃金發展期。開普瑞環保科技將攜手國內外同行,共建美麗中國,擁抱綠色基建新機遇!
廣告